4月6日下午,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雪涛教授做客1929cc威尼斯2023年第3期“洪楼译坛”,作了主题为“德国作家黑塞《悉达多》中文翻译的几个问题”的学术报告。本次讲座由1929cc威尼斯包汉毅副教授主持,1929cc威尼斯1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。
讲座中,李雪涛教授从阐释学角度说明了作品重译的必要性。阐释具有历史性,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,而面对同一文本,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理解和解释。他引用了德国著名学者顾彬的观点,我们需要不同的解释和译本,因为我们一直在经历着变化,因此我们反思的对象随我们在变化着。同时,通过整理分析先后发行的译本,比较不同语种的译本,可以更好地捕捉到不同时代、不同国家间对于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解,语言表达也各具特点。
李雪涛教授通过举例分析,指出此前发行的《悉达多》中文译本中存在的问题。具体表现为:译者个人理解存在偏差,语言表达不够严谨,相关背景知识的欠缺等。特别是专有名词的翻译,译者只有具备与原作者水平相近的知识储备,才能较为准确地翻译作品,这对于译者个人知识水平的要求非常高,因此译者在着手翻译作品前,要广泛阅读、认真学习该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,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。除专业知识外,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对等也是翻译一大重点问题,译者必须要将原文语境中的概念明确化、具体化,大量收集整理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。李雪涛教授将“对译者的要求”概括总结为知识方面和思想境界方面,在他看来,与学识渊深的作者、涉及广泛领域的作品相比,译者的知识系统若尚不完备,想要完成完美的译文较为困难。但正因如此,才需要新时代的译者不断地去充实自己、完善译文,实现译文一次又一次的提升与进步,这也正是重译的意义所在。讲座最后,李雪涛教授详细解答了在座师生的提问,他希望各位老师以及同学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基于前人的成果,不断完善译本,赋予译本更高的价值。
本次讲座围绕德国作家黑塞《悉达多》的中文译本,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,并由此上升至对译者的普遍要求,讲座内容丰富、立意深刻。相信通过本次讲座,在座师生对于译者的翻译行为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,未来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翻译工作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