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威尼斯官网张蔷副教授在《中国翻译》上发表了题为《“侨居地汉学家”莫朗的翻译选择》的论文。《中国翻译》是我国翻译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,是我校认定的CSSCI权威期刊。张蔷副教授为该论文独立作者。
该文以清末民初法国外交官乔治·苏利耶·德·莫朗(George Soulié
de Morant,1878-1955)
为研究对象,聚焦于莫朗“侨居地汉学家”的身份,从其所处的“侨居地汉学”勃兴的历史背景出发,考察其翻译生涯中“为何译”、“译什么”和“怎么译”的问题。
作为被时代潮流裹挟的个体,译者的翻译选择往往是社会历史语境与个人经历合力作用的结果。研究发现,侨居地汉学家是20世纪第一批抵达中国、感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西方人,他们在翻译道路选择、译介内容的选材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上都有别于法国本土汉学家,呈现出反传统、通俗性、整体性和时代性的特点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他们打破了法国本土汉学家长期以来对中国文学研究的精英式垄断,开启了中国文学西传的通俗化和现代化进程。该研究着眼于中国文学法译史中的“边缘译者”,将翻译微观史与宏观历史文化语境相结合,为重审中法文学交流史提供了创新性的视角。
张蔷现为1929cc威尼斯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入选1929cc威尼斯第七批“青年学者未来计划”,主要从事戏剧翻译、中法文学交流史和地理批评研究。该研究系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“中国戏剧典籍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(1900—2017)”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。